20金8银12铜!金牌榜第一!
2.就业人数不少于10人,带动昭通市户籍利益联结对象10人以上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从威信县水田镇关口坳进入云南,在这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召开了花房子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成为扎西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厚重的红色历史成为了当地的底色。通讯员:铁璘琪 夏沁 鲁丽 文/图。
从学校出来,与在公路沿线开小卖部的当地村民查联祥谈及孩子们向过往车辆敬礼之事时,查联祥满是欣慰地告诉笔者,不管是汽车、卡车还是摩托车,娃娃们看到后都一定会停下敬礼。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我们水田的红色基因传承得好。淳朴的老区人民心中,对党更是有着不尽的感激。龙洞小学安全副校长郑方贵介绍道。如今的水田和1935年相比,泥泞山路变成了柏油路、宽敞平房拔地而起,偏远小镇更是乘着丰富红色资源的东风,迈步向红文旅全域旅游发展,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带着感动与好奇,笔者随即来到附近的水田镇龙洞小学,经采访了解得知,向过往车辆敬礼,是威信县中小学生在接受红色教育和道路安全教育中培养出的特有礼仪,已然成为孩子们在上学、回家路上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真诚欢迎广大企业家和朋友们,走进昭通、投资昭通,共享发展成果。
近日,昭通市文化和旅游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成都举行,会上,昭通市文旅局负责人现场推介昭通文旅。推介会最后,市政府有关领导向社会各界发出了诚挚的邀请。推介会邀请了成都45名文旅企业、旅行社负责人参加。为进一步在成都扩大昭通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企业家投资昭通、推介昭通,近日,我市在成都举行昭通市文化和旅游招商引资专场推介会
会上,播放了昭通文旅宣传片,详细介绍了昭通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重点推介了大山包景区、昭通古城保护利用项目、扎西会议会址红色旅游项目、金沙江高峡平湖旅游项目、康养项目等5个具有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项目。推介会最后,市政府有关领导向社会各界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四川成都与昭通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推介会邀请了成都45名文旅企业、旅行社负责人参加。我们真诚欢迎广大企业家和朋友们,走进昭通、投资昭通,共享发展成果。为进一步在成都扩大昭通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企业家投资昭通、推介昭通,近日,我市在成都举行昭通市文化和旅游招商引资专场推介会。
冬可到水富西部大峡谷泡温泉、大山包赏雪观鹤、巧家避寒……这里是云南昭通,一个一年四季都宜居宜游宜业的地方。秋可品昭通苹果、天麻,看小草坝枫叶。推介环节结束后,各参会企业代表先后发言,并围绕交通出行、景区接待、线上线下营销、文旅体验升级等方面对昭通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近日,昭通市文化和旅游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成都举行,会上,昭通市文旅局负责人现场推介昭通文旅
昭阳区洒渔镇苹果园果实累累沈迅 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加强品种收集保护、引种试种和品种选育,收集143个品种建立云南省省级苹果属滇东北种质资源圃,优选118个品种建成全国品种最多的昭阳红苹果科技集成示范园。
在昭阳区工业园区钰柏春冻干苹果脆片生产车间,一个个色泽鲜艳的昭通苹果经过自动清洗、削皮去核、切片处理、低温速冻、真空干燥等流程,变成了口感酥脆、酸甜适中、片片美味的苹果脆片。红苹果度假区不仅是昭通文旅产业的新名片,还是展示和推广昭通苹果的新平台。
作为昭通市文旅产业的新名片,红苹果乡村旅游度假区还将融合乡愁文化、农耕文化,建设苹果乐园、半山酒店、乡愁记忆小巷等项目,打造田园观光、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研学教育、美食娱乐、运动拓展等多业态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等方式拓宽增收渠道,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走进昭通市昭阳红10万亩矮砧密植现代苹果产业基地,红红的苹果均匀地排列在一行行矮砧密植的苹果树上,来自周边村社的务工群众在两米宽的树间道上忙着采摘、装筐,一幅苹果丰收、产业兴旺、群众务工增收忙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徐徐展开。项目全部投产运行后,预计每年可接纳游客30万人次、培训研学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产值可达3亿元以上,可带动园区周边农户15190户增收7500万元,其中脱贫户3149户。据介绍,昭阳区红苹果乡村旅游度假区不仅为昭通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参考和示范,还植入了观光、研学、餐饮、民宿等新业态,对盘活村庄闲置资产、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促进农村群众尤其是脱贫群众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破解老果园产量不高、优果率低等难题,昭通苹果主产区昭阳区深入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改良、高光效树形改造、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果园提质增效改造技术集成应用,总结出了三改、三减、一加强的苹果园提质增效改造技术,即改土壤、改树形、改品种,减密度、减化肥、减农药,加强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动老果园亩产量和优果率大幅提升。经过80多年的引种、培育和发展,昭通苹果从最初的158株扩大到85万亩,得益于低纬度、高海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早、甜、香、脆的显著特点和早、中、晚熟品种科学布局的产品体系。
云南日报记者 沈迅蔡侯友。昭通昭阳红现代苹果产业基地 柴峻峰 摄科技赋能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这是全国种植技术最先进、单体种植规模最大的矮砧密植苹果园。
以前的荒冲地如其名,是个交通不便、产业薄弱的贫困村。度假区位于10万亩全国最大的矮砧密植高标准苹果种植示范园核心区,依托18万平方米水库水域面积、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通过盘活乡村闲置资产,配套建设环湖景观、垂钓区、休闲区、户外露营、观光小火车、餐饮、民宿、苹果采摘体验园等服务设施,为广大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
延伸苹果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2022年,昭通苹果作为云南省唯一一个农产品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计划。
同样值得期待的,还有云南滇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昭通苹果蒸馏酒。10月13日《云南日报》第八版刊发稿件《昭通苹果:助农增收致富果》重点关注昭通苹果产业稿件指出 秋风送爽,苹果飘香昭通市85万亩苹果迎来丰收季今年预计实现产量100万吨综合产值达120亿元带动22个乡镇(街道)13.8万户果农52.7万人增收同时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多举措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文如下↓↓↓秋风送爽,苹果飘香。在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交易集散地昭阳区洒渔镇,客商云集,日均苹果交易量达3000吨。如今,通过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摆脱贫困的荒冲自然村变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度假区,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苹果分选线 沈迅 摄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休闲垂钓、户外露营、湖面泛舟,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主题景区引人入胜。近年来,该市坚定不移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坚持科技赋能苹果产业提质增效,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多举措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昭通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我以前在果园疏花疏果,年务工收入有3万元左右,今年从公司承包了84亩果园来管理,公司以每年每亩650元的标准支付托管费,年收入增加到了5.4万元。
参展企业代表、昭通天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许朝林高兴地说,此次参展的主要想法,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昭通不仅有美食美景,还有早甜香脆的苹果。昭阳区永丰镇副镇长李旭东说。
昭通苹果冷链物流园实现苹果年产能10万吨、年产值10亿元以上,全年可吸纳8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年人均收入达3.5万余元。昭阳区红苹果乡村旅游度假区位于永丰镇新民社区荒冲自然村,距昭阳城区4公里、距昭通新机场5公里,2022年4月被列入全省17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试点创建名单。2022年生产苹果脆片5000公斤,3个规格的苹果脆片产品走俏云南、广东等地市场,年销售额达12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30余人就近就业。既有白酒的风味,又保留了苹果的芳香。
开园活动期间,主办方还推出了以昭通苹果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农特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展销活动,以及七彩洋芋、杉缸腌菜、手工红糖等昭阳区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展,50余户村民精选的特色美食亮相特色美食街。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白兰地酿造工艺设备,以昭通苹果为原料,经过清洗、榨汁、发酵、蒸馏、原酒陈化、过滤调配等工艺,酿造出零添加的苹果蒸馏酒,不仅填补了我省苹果深加工产业链条上的酒类空白,还为昭通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闯出了新路径。
公司规划了3条生产线,已有1条生产线投产。多年来,昭通苹果依靠传统的人工分选方式,导致成本增加、分选效率低、进入市场的苹果品质良莠不齐。
钰柏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普骞说。昭通市坚持品牌带动做强二产,除了每小时20吨苹果智能分选线外,还建成4万吨苹果保鲜气调库、1000吨保鲜气调试验库,昭阳红苹果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